情绪声波观测日志
王穗苏敏是著名作者一杵成名小说作品《情绪声波观测日志》中的主人翁,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那么书中主角王穗苏敏的结局如何呢,我们继续往下看 日记的末尾有个磁头印记,与铁皮盒里的完全相同,只是旁边多了个小小的 “林” 字,笔画的收尾处有个 0.5 毫米的钩,与苏敏日记里的 “37” 字尾挑出的长度一样...

《情绪声波观测日志》精彩片段

王穗的镊子第11次夹空磁带碎片时,操作台裂缝里的半粒薄荷糖终于滚了出来。糖纸是蓝白条纹的,比郑晓棠昨天塞给她的那款多了道斜折痕,折角处的胶已经开了,露出里面泛白的纸芯。她用指尖捏起糖粒,化了一半的糖浆在指腹拉出细丝,混着操作台常年不散的樟脑味——那味道比标本柜里的樟脑丸淡了三成,苏敏日记里写过“旧物要靠樟脑守着,不然记忆会生霉”,那行字的墨水边缘还沾着点和糖纸同款的蓝条纹碎屑,像谁不小心蹭上去的。“周工今天没来?”郑晓棠的帆布包在门框上磕了下,平安结的线头又松了半寸,露出的白棉线比上周多了三根。她攥着牛皮纸袋的指节泛白,袋口露出的化验单上,钢笔字洇墨的形状和苏敏日记里被水浸过的页码重合了五处,只是更散些,像被风吹乱的云。王穗把糖纸塞进标本袋,标签“异常样本007”的“7”字尾钩比昨天的深了0.1毫米。“他说系统需要重启。”她盯着周明宇的电脑屏幕,恢复的日志文件正在自动排序,第37个文件夹的命名带着刺——“未净化的愤怒”,修改时间显示1998年7月14日,正是苏敏最后一次录音的第二天,文件夹图标左下角有个微小的磁头印记,像被谁的指甲反复抠过,边缘泛着白。郑晓棠突然把纸袋拍在桌上,化验单滑出来的角度和王穗上次掉的苏敏日记一致,只是离操作台边缘近了两厘米。“我在病历里翻到的。”她指尖在“记忆排斥反应”几个字上敲出轻响,每秒两下,比王穗按录音笔暂停键慢半拍,“医生说她总冒出‘不属于自己的记忆’,比如突然会说从没学过的俄语,发音还带着莫斯科口音。”王穗耳后压痕突然发烫,温度比昨天测样本时低了1℃,像被温水浸过。她想起日记里夹的俄语单词卡,“дружба”(友谊)被红笔圈了三圈,笔...
章节列表
全文阅读

猜你喜欢